首先我们要知道并购策略应该契合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增加净现金流和降低风险。在长期战略规划中,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股东和管理层会时不时面对这种选择:是继续采取内含性发展方式、还是采用外延性发展方式——并购。
收购或合并另一个企业的主要理由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或降低风险,或与内部获取这些目标相比,能有更低的成本。因而,任何并购的目标都是为了创造战略优势,即为目标公司或资产支付的价格要低于通过内部发展达到类似战略目的所需的总资源成本。
而大体的并购流程可以分为以下9步:

1、把并购规划系于整体战略规划。
2、组件有效的并购团队。
3、规范并购标准。
4、比对收购方的优势,考虑目标公司的劣势。
5、定义搜索流程。
6、选择搜索标准并找到目标公司。、
7、为最初的接洽流程制定指南。
8、评审收购团队建议书。
9、确定意向书的主调。
至于整个并购的参与者,除了公司高层之外,需要分两种情况了。一种是能力较强的大公司,他们的并购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职能领域,如营销、运营、渠道和财务等的经理。而一些实力较弱,不具备这些专业能力风公司,需要组织外部的法务、税收和估值顾问。
而关于企业如何估值,大概有三种方法:收益法、市场法和资产法。
收益法在《国际企业估值术语汇编》中,这样被解释“以一个或多个把预期收益转化为现期单一金额的方式、求取企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证券或无形资产价值形态的通用方法”。而在收益法的内部还有单期资本化法和多期贴现法。

市场法在《国际企业估值术语汇编》中的解释是,“以一个或多个目标主体与已经出售的类似(‘指导性’)企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证券或无形资产相比较的方式,求取企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证券或无形资产价值形态的通用方法”。而在市场法之内,还有上市公司类比法和并购交易数据法。
资产(或成本)法的解释则是“以一个或多个基于企业资产(剔除负债)价值的方式,求取企业、企业所有者利益、证券价值形态的通用方法”。资产法还内含调整账面价值法和清偿变现价值法。
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看到的在市场上反映出来或透露出来的并购,从投行的角度来说其实几个月前已经开始准备了,除了敌意收购外,并购交易往往是双方管理层互相讨论的结果,而这样的沟通交流从初步了解到形成意向往往旷日持久,但即便如此,投行往往在双方讨论之初甚至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相关材料并设计可行的交易结构了。投行以实现交易获取佣金为最终目的,有时也向买卖双方主动销售潜在的并购想法。